爆笑小荔枝:1986年,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,可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,面对领导的命令

文山 更新于:2025-08-12 08:39
  • 一路同行weix
    1986年,23岁女医护请假回家探亲,可直到假期结束也没回医院,面对领导的命令,她却:“哪怕开除我党籍,我也决不回去,除非抬我的尸体回去!”

    这话从电话里传过来时,文山军医院的王院长捏着听筒的手都在抖。他对着电话那头派去寻人的心腹小张喊:“她真这么说?这丫头疯了不成!”小张在那头叹了口气:“院长,我在营救护所门口堵着她呢,她刚给伤员换完药,身上还沾着血,红着眼圈跟我说‘张哥,你回去吧,这儿的战士比医院里缺人’,我拉她她就说那句……”

    王院长放下电话,在办公室转圈。这刘亚玲,平时在医院里话不多,戴着细框眼镜,走路都轻手轻脚,给病人扎针稳当得很,谁能想到犟起来跟头牛似的?他记得去年医院组织看《南丁格尔》电影,散场后小刘红着眼圈跟他说:“院长,南丁格尔能去克里米亚战场,咱们这儿的战士,也该有好护士啊。”当时他只当小姑娘热血,拍拍她肩膀说“好好干,医院也是战场”,没承想这丫头把“战场”俩字刻心里了。

    其实刘亚玲这次“探亲”,从一开始就不对劲。请假条上写着“回家探望生病母亲”,可她走的前一天,偷偷找药房的老李多领了两箱止血带和青霉素,还跟外科的老赵请教怎么处理枪伤感染——老赵以为她要写论文,乐呵呵教了半宿。现在想来,哪是探亲?分明是揣着主意要往前线跑。

    小张在营救护所蹲了两天,愣是没把人劝回来。刘亚玲白天跟着军医们钻帐篷,给伤员清创、包扎、喂饭,晚上就趴在弹药箱上记护理笔记,蚊子嗡嗡叫,她拿块布往头上一裹接着写。有回送来个炸伤腿的小战士,疼得直哭,刘亚玲蹲那儿握着他手说:“别怕,我给你讲我小时候的事,我家后山有片竹林,春天挖笋……”愣是把小战士哄得不哭了,旁边的卫生员都说:“刘护士,你比俺们指导员还会做思想工作!”

    王院长没辙,只好给部队后勤打电话。部队派了个干事来,见了刘亚玲先敬个礼:“刘护士,你这行为是无组织无纪律,医院培养你不容易……”话没说完被刘亚玲打断:“干事同志,我在这儿三天,见了二十七个伤员,有五个因为没及时清创感染截肢了。我多待一天,可能就少一个战士掉胳膊少腿,这纪律,在人命面前算啥?”干事被堵得没词,最后没办法,掏出手绢擦汗:“组织有规定,你得先回医院,真想上前线,按程序申请,批准了再来。”刘亚玲这才松口,跟着干事走的时候,一步三回头,跟救护所的战友们抱了又抱。

    回医院没俩月,刘亚玲的申请报告就堆到了王院长桌上,足有三页纸,从“前线护理人员缺口分析”写到“个人护理技能优势”,最后一句是“我志愿到前线,若有不测,骨灰撒在猫耳洞旁”。王院长拿着报告找院党委开会,有人说“小姑娘太冲动”,也有人叹“这股劲,难得”。最后还是老书记拍板:“让她去!给她配最好的装备,告诉前线,一定把人给我安全带回来!”

    到了前线,刘亚玲才算真正“活”了过来。猫耳洞又潮又闷,她把雨衣铺地上当床,每天背着药箱在各个阵地间跑,战士们喊她“眼镜护士”。有回下暴雨,炮连的高海元被炮弹震伤了腰,担架抬不过来,刘亚玲咬着牙把他往背上一扒拉——高海元一米八的个子,她才一米六,深一脚浅一脚在泥里挪,突然头顶“嗖”地飞过颗流弹,她把高海元往弹坑里一按,自己趴在上面,等炮弹炸完了,俩人都成了泥人,高海元哭着说:“刘护士,你这是拿命换我的命啊!”

    她自己也受过伤。一次转移伤员,她为了护着担架,被弹片划开胳膊,血顺着袖子流到药箱上,她随便撕块布条缠上,接着跑。后来伤口肿得跟馒头似的,军医硬把她按在手术台上,割开引流时她还念叨:“那边还有个气胸的战士,麻药少用点,我能忍。”

    战争结束后,北京有家大医院来挖她,说给她评职称、分房子。刘亚玲去北京待了仨月,回来了,跟王院长说:“北京啥都好,可我老家河南新密,村里连个正经诊所都没有,有老人发烧扛着,最后烧成肺炎。我想回去办个医院。”王院长骂她“傻”,她嘿嘿笑:“院长,南丁格尔说‘护理是科学,更是爱心’,在哪儿不是献爱心?”

    如今新密的“亚玲医院”开了快三十年,乡亲们说:“刘院长看病不贵,态度还好,俺们村的娃,好多都是她接生的。”有记者去采访,见她头发白了大半,还在门诊坐诊,问她后悔不?她摘下眼镜擦了擦,说:“当年在前线,战士们护着国家;现在我护着乡亲,不都一样?”

    不爱红装爱“戎装”,青春热血洒疆场,归来又把乡梓护——这刘亚玲,真是把一辈子活成了一束光。致敬,咱们的“眼镜护士”,最美的乡村医生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